名字由来:双角犀鸟头顶长着一个大而宽的盔突,盔突的上面微凹,前缘形成两个角状突起,如同犀牛鼻子上的大角,又好像古代武士的头盔,非常威武,因此得名双角犀鸟。
别名:爱情鸟 一生一世一双鸟
在我国,很多人习惯用鸳鸯表达爱情,实际上鸳鸯只是暂时配偶,真正感情专一的可是犀鸟。犀鸟是种非常重感情的鸟,奉行一夫一妻制,失去配偶的犀鸟绝不会另寻新欢,因此犀鸟被誉为“钟情鸟”或者“爱情鸟”。
犀鸟奉行一夫一妻制,对于伴侣非常忠贞。当雌性犀鸟在树洞中筑巢产卵的时候,雄性犀鸟就会则负责去为伴侣觅食。据说雌鸟对雄鸟非常忠诚,即使非常饥饿也不愿意吃他人给她的食物,只愿意接受雄鸟给她的食物!
有着巨大的体型,身长大概有一米左右(鸟类的体长是从嘴尖到尾羽梢的长度)的双角犀鸟不仅是犀鸟馆中最大的一种,也是我国所产犀鸟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因而备受青睐。
大的特点就是脑袋上顶了一顶颜色鲜艳的“方帽子”。这顶“帽子”其实是他们的“盔突”。盔突上面微凹,前缘有两个角状突起,因此视觉上像“帽子”。
它们的大嘴,虽然看起来很笨重,但里面是由多孔的骨头组成,因此非常轻,。这个嘴啊,既能当工具,又能当武器,使用灵巧,可轻而易举的剥开坚果。
犀鸟可不是吃素的,作为一种杂食性的大型鸟,它们的食谱中除了有水果蔬菜,也会有肉,昆虫、老鼠、蜥蜴以及其他战斗力比他们弱的鸟,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盘中餐哦。
无比珍贵而又稀少的一级保护双角犀鸟,体型巨大,相貌张扬,巨大的嘴上还有一个两个角突起的头盔。
不仅仅是稀有,它们在森林里觅食、玩耍、嬉戏、互动有着非常好的画面感,多少鸟人天南海北地追到这里,只为一睹这只神鸟的容颜。
双角犀鸟是目前国内已知最大的一种犀鸟,体长1.2米,翼展达1.6米,因喙上黄色盔突中间微微凹陷,前缘形成两个角状突起,颇似犀牛鼻子上的角,又好像古代武士的头盔,非常威武,因此得名双角犀鸟。
双角犀鸟喙上这个盔突,它有助于增强鸣叫的分贝,使声音传得更远,叫声粗厉,感觉如狗吠一般,和普通的鸟叫相去甚远。
双角犀鸟,栖息在雨林里的珍奇鸟类,展翅翱翔的它们就像把彩虹裹挟在双翼里,美得令人惊叹!
它们可算鸟中老寿星,一般寿命在30—40岁左右,最高寿的可达50岁。
双角犀鸟是热带雨林标志物种之一,分布于柬埔寨、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在我国分布范围狭窄,仅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及德宏有分布,种群数量稀少。目前,位于德宏的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能稳定监测到双角犀鸟繁殖的地区,而盈江的洪崩河区域则是犀鸟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这里又被称为“犀鸟谷”。
双角犀鸟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平原常绿阔叶林,尤其喜欢靠近湍急溪流的林中沟谷地带。它们繁殖期间,成对或雄鸟单独活动,非繁殖季节常会集群翱翔或栖息于雨林大树树冠上。它们以各种热带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有时也捕食昆虫和爬行类、两栖类等小型动物。巨大的食物需求和超强的飞行能力,使得其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森林种子的传播者。
双角犀鸟是一种昼行动物,平常成群而居,每年的3—6月是双角犀鸟的繁殖期,只有在繁殖期到来时它们才离开大群体,和爱侣双宿双栖。双角犀鸟有“爱情鸟”之称,雌雄犀鸟结对后,遵循“一夫一妻”制,一旦雌性犀鸟受孕,便不再出洞,在洞中孵卵、育雏。为减少猛禽、蛇类等天敌的威胁,新婚燕尔的双角犀鸟夫妻,即便在孵化期间也不会闲着,它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筑并封闭洞穴,仅留一个“小窗口”让雌鸟嘴端能够伸出接受雄鸟的投喂。
整个孵卵、育雏期间,雄鸟负责养家糊口,它每天白天奔波于森林与“家庭”之间,找寻食物从“小窗口”投喂给雌鸟和幼鸟,晚上则守护在洞口。别看犀鸟的大嘴看起来很笨拙,实际上它既是工具又是武器,使用起来灵巧异常,可以轻松自如地采摘浆果,轻而易举地剥开坚果,还能得心应手地捕捉鼠类、蛇类和昆虫等。由于它特殊的孵育方式,若雄鸟在育雏期间遭遇不测,雌鸟和幼鸟便很难存活。待繁殖期结束,雌鸟和雏鸟先后出巢,投入森林和天空的怀抱,而雄鸟也终于结束为“人夫”、为“人父”的艰辛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