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黄山风景区,生活着一群神秘的精灵,它们体型中等、结伴成群、动作敏捷,神态可爱,因常年居住在深山老林,很长时间以来曾被本地人当作“野人”和“怪兽”。这群山中精灵就是黄山短尾猴。
黄山短尾猴是藏酋猴的亚种之一,属灵长类动物,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猴类,主要生活在黄山及其周围山区。清代《黄山志》所记的“玄猿,身大须长不畏人,时来往天都峰下”,即指短尾猴。
黄山短尾猴被列入中国珍稀动物红皮书:渐危。同时也被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II,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近年来,随着黄山风景区保护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黄山短尾猴的数量也有所增加。
黄山短尾猴的特征是什么?
黄山短尾猴四肢粗壮,体态高大,肌肉丰满,身披深褐色长毛,色彩纯正,面大腮圆,两眼炯炯有神,其尾短不过6厘米,好似被人用刀砍断。成年猴一般体重15公斤,重者可达50公斤。
短尾猴是一个母系社会,母子关系清楚而父子关系不明确。它们喜群居,由多个成年雄猴、多个成年雌猴及若干后代组合而成,常年以树叶、枝芽、野果、玉米等为食。
长期研究发现,雄性短尾猴一般在7岁左右进入成年(其寿命是19-21岁)并开始竞争“王”位。
哪里可以看到它?
在黄山景区的深谷悬崖峭壁上时常可以远眺近观灵猴的身影。黄山短尾猴栖息于黄山密林之中,经常成群活动在峰林峡谷之间,攀峰登崖,如履平地,来时浩浩荡荡,漫山遍野,去时无影无踪,不知所向。除采食或嬉戏追逐时上树外,它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面活动,特别在受惊后多沿地面逃窜。黄山短尾猴游荡路线常较固定,在河边、竹林中运动时,常呈一定顺序,可在地上形成猴路。
黄山短尾猴属灵长类动物,是猴科中较大的一种。四肢粗壮,体态高大,肌肉丰满,两眼炯炯有神。它们蓄着山羊胡,长眉短尾,面大腮圆,身披深褐色长毛,色彩纯正。黄山短尾猴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猴类,分布于黄山风景区。黄山短尾猴是上世纪80年代才引起动物学家注意的物种,它们的脸,据说是很像人类的。其实它们的智商也不低。原本生活在黄山深处,现在却经常出现在游人面前。有着黄山精灵之称的黄山短尾猴,现在成为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上的明星,受到人们的喜爱。
黄山短尾猴通常活动在海拔较低的深谷密林里,很少进入人类活动的区域。
浮溪猴谷是黄山很大的一条峡谷,峡谷中的浮溪,是黄山风景区唯一流向钱塘江水系的河流。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为黄山短尾猴准备了青冈、苦槠、柃木等60多种主要食物。
黄山短尾猴懂得如何选择和占有优质的树叶嫩芽,可是在食物储存上,它们还没有更多的办法。它们只能用天生的颊囊,暂时将食物贮存起来,以便天黑之后再细嚼慢咽。
在短尾猴的群体里,哺乳的母亲是整个群体的中心。
黄山短尾猴等级森严。猴王雄居高位,绝大多数猴子都为次等等级,末等猴子是战败猴、奴隶猴和老弱病残。顺位低的猴子,往往被安排在群体活动区域的边缘,站岗放哨。
当猴群进入新的猎食区,猴王首先独享食物,其他猴子只能在远处等待。猴王与普通成员之间有一道无形的红线,红线之内是不可冒犯的禁区。依靠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对自身顺位的清晰体认,黄山短尾猴形成了一个成熟的猴群社会。
理毛是猴群社交中常见的礼仪行为,黄山短尾猴在休息的时候,常见的交流方式就是相互理毛。除了进食之外,理毛是它们干得认真的一项工作,这是一种亢奋的互动,快乐的情绪以两猴同时大叫得以释放。
春天带来生机,黄山山脉1200平方公里的绿色长廊,是野外生灵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