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手机版  | 客服QQ:5967839  |  新加信息  |  更新信息  |  帮助中心  |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页资讯 » 教育与科普 » 正文

鱼类知识科普:“搭便车”的老手 鮣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9-24  作者:小菲  浏览次数:27 来源:中文黄页网
核心提示:䲟鱼(Echeneis naucrates),鲈形目䲟科鱼类,主要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洋中。䲟鱼头部扁平,向后逐渐成圆柱状,顶端有一个由第一背鳍进化而成的吸盘,就是那个像“鞋印”的部分。

分类地位:

       硬骨鱼纲-鲈形目-鮣亚目-鮣科

  形态特征:

      鮣鱼(拼音为yìn yú)头部平扁,向后渐成圆柱状,顶端有由第一背鳍变形而成的吸盘。第二背鳍长,起于肛门后上方的附近。尾鳍随体长的增长而变化,尖长形,随生长渐变为凹叉状。身体灰褐色,沿着眼的上下缘体侧各有一灰白色纵纹,两纹之间为黑色纵带状,腹侧渐淡。鳍黑褐色,尾鳍上下缘为白色。

  生活习性:

      通常单独活动于近海之浅水处,也会吸附在大鱼或海龟等宿主身上,随着宿主四处游荡。以大鱼的残余食物、体外寄生虫为食,或者自行捕捉无脊椎动物。 

  鮣鱼吸附在各种鲨鱼、海龟等大型鱼类身上后可不费吹灰之力到达食物丰富的区域。到达目的地,它就会自动脱落下来,大饱一餐,等待下一辆“火车”的到来。

  鮣鱼游泳能力较差,主要利用自身的吸盘,吸附在鲨鱼、海龟、鲸和其他大型鱼类的腹面,跟随这些大型鱼类漫游海洋。有时还吸附在远洋轮船的底部,从太平洋到印度洋,再转大西洋。因此,人们又称它“免费旅行家”。

  鮣鱼吸附在大鱼的腹面,既能依仗这些庞然大物,狐假虎威,使敌人不敢欺负它;又能不花气力得到大鱼吃剩的食物,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当它随大鱼来到饵料丰富的场所,便立即离开宿主去寻找食物,待鱼腹饱胀后,又去寻找新的吸附对象,进行新的旅行。

  在大海中,鱼类是千奇百怪的,有快如闪电的旗鱼,也有慢吞吞的海龟,还有躺着晒太阳的翻车鱼……而渔民会经常捉到一种这样的鱼,不仅背上有鞋印,还是世界上最懒的鱼,它的名字叫䲟鱼。

   䲟鱼(Echeneis naucrates),鲈形目䲟科鱼类,主要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洋中。䲟鱼头部扁平,向后逐渐成圆柱状,顶端有一个由第一背鳍进化而成的吸盘,就是那个像“鞋印”的部分。

  吸盘通常由22至24对软质骨板组成,像百叶窗一样排列,周围还有一圈既薄又富有弹性的皮膜,类似双面胶,专门用来吸附在大鲨鱼、海龟、鲸的身上或船底等物体上。即使被吸附的物体前进得很快,䲟鱼依然能被牢牢吸住,让自己不掉下来。

  䲟鱼主要以宿主的食物残渣、浮游生物、小型贝类等为食。它们的游泳能力较差,当吸附着其他鱼类到达饵料丰富的海区后,便脱离宿主,摄取食物。然后再吸附到新的宿主身上,继续向其他地区转移。果然真的是懒到家了,都不愿意多走一步路。

  为什么鮣鱼被称作“搭便车”的老手呢?因为鮣鱼游泳能力差,如果仅靠自身划水的能力来捕食得活活饿死。好在鮣鱼在自己头部进化出了吸力十足的吸盘,它们才能靠搭一些大型海洋生物或轮船的“便车”,不断迁移到一些食物丰富的地方摄食。

  鮣鱼之所以能够成为“狗皮膏药”,靠的是鮣鱼头顶长着类似鞋底板的构造,就像吸盘一样,可以吸在别的鱼身上。

  为什么说鮣鱼头部的吸盘“吸力十足”呢?因为它们能吸附在鲨鱼的腹部。平时用过纯硅胶制的吸盘式挂钩的朋友就很清楚,吸盘吸附在光滑的地方如瓷砖上吸附力是很强的,而在粗糙的表面上几乎没有吸附力。

  同样的道理,要知道鲨鱼皮是很粗糙的,而且鲨鱼的游动速度非常快,在这种情况下鮣鱼还能牢牢吸附在鲨鱼皮上就让人惊叹了!现在,许多科学家正在研究鮣鱼这一特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有所借鉴

  鲨鱼看上去是海洋中最不可能找到盟友的动物,因为它身形巨大、游速很快,是残酷无情的猎食者。可它们怎么会对鮣鱼如此宽宏大量,竟允许它们把脑袋上奇怪的触角与自己的下腹部连在一起?

  最初这被认为是共栖形式——两种物种同居,其中一方获益而另一方未获益,不过现在广为流行的看法是,鮣鱼不仅在鲨鱼大餐之后可以吃点零星碎末,还为鲨鱼清理身体下侧表面的寄生物。


打赏
 
关键词: 鮣鱼
 
[ 黄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黄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