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头鲸:海上的浪漫舞者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你一定听说过《逍遥游》里这句描述,我们可能想象不出鲲的样子,但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参照物,那一定是座头鲸。如果你见过座头鲸在水里遨游,“鲲”的形象就跃然纸上。
座头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又名大翅鲸、弓背鲸或巨臂鲸,其鳍状肢的比例要远远大于其它鲸类,当它们在水里游动,仿佛翱翔在蓝天之下的庞然大物。
座头鲸因其跃出水面姿势,超长前翅和复杂的叫声而闻名,一般体长在18米左右,最大重量可达40吨,每天可以吃掉2吨的浮游生物和小鱼,可是当之无愧的干饭王。
座头鲸很喜欢唱歌,雄性座头鲸每年约有6个月的时间整天都在唱歌,它们至少能发出7个八度音阶的音,而且座头鲸还擅长一种人类歌唱家常用的“A-B-A”格式来演唱。
但如果座头鲸迁徙,从印度洋来到了太平洋,它们也能学会当地的风格。这简直是鲸类的“音乐世家”。
人们经常观察到座头鲸冲出水面,滞空,再落回水面的场景,这就是它们经典的跃水动作,几十吨的庞然大物拍打水面激起的水花声,连几公里外都能听到。
而它们这样跃身击水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几种说法是被主流所认可的:在繁殖期内,雄性座头鲸为了展示自己的强壮从而吸引吸引异性的青睐;清除寄生在座头鲸皮肤表面鲸虱和藤壶;还有就是纯属好玩了,心情好了给大家表演一个背跃。
座头鲸还是仗义的海上大侠,它们每天要干的事情就是吃饭,睡觉,打虎鲸,曾经有不少记录座头鲸从虎鲸嘴里保护海豹的事件发生,虽然座头鲸是虎鲸的二倍长,但是幼年的座头鲸还是有可能被虎鲸狩猎,可能是小座头鲸长大了就来找虎鲸报仇了,虎鲸——海中街溜子,也遇见了能治它的鲸。
它的头相对较小,扁而平,吻宽,嘴大,嘴边有20~30个肿瘤状的突起,有趣的是每个突起的上面都长出一根毛,而身体的其他部位却全都没有毛。鲸须短而宽,每侧都在200条以上。背鳍较低,短而小,背部不像其他鲸类那样平直,而是向上弓起,形成一条优美的曲线,故得名“座头鲸”,也叫“弓背鲸”或者“驼背鲸”。
胸鳍极为窄薄而狭长,约为550厘米左右,为鲸类中最大者,几乎达体长的三分之一,鳍肢上具有4趾,前缘具不规则的瘤状锯齿,其后缘有波浪状的缺刻,呈鸟翼状,所以又被称为“长鳍鲸”、“巨臂鲸”、“大翅鲸”等。
尾鳍宽大,外缘呈不规则钳齿状。脸面褶沟较少,约14~35条很宽的平行纵沟或棱纹,由下颌延伸达脐部。腹部具褶沟。嘴巴巨大,进食时上下颌间特殊韧带结构可使口张开90度的角度。鲸须每侧有270~400片,须板和须毛皆黑灰色。
座头鲸可以集群觅食,通过特有的歌声沟通。鲸群会在鱼群下方吹起一串串气泡,把鱼群集中起来,再冲出水面用巨口将鱼和海水一齐包进嘴里。
极富弹性的下巴可以收缩,通过鲸须滤出海水,最后把鱼吞入腹中。
每年进行有规律的南北洄游: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饵,冬季到温暖海域繁殖,洄游期不进食。游泳速度较慢。每小时约为8~15公里,常发出类似“唱歌”的繁杂声音。这种庞然大物至少能够发出7个八度音阶的音,但它不是毫无章法地在吼叫,而是按照一定的节拍、音阶长度和音乐短语来歌唱。新研究表明,不同地域的座头鲸歌声甚至会有方言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