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手机版  | 客服QQ:5967839  |  新加信息  |  更新信息  |  帮助中心  |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页资讯 » 教育与科普 » 正文

禹州市天垌村:红叶深处有人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1-17  作者:小菲  浏览次数:1 来源:中文黄页网
核心提示:禹州市天垌村:红叶深处有人家。天垌的美,是山水的馈赠,也是文化的沉淀。这里的每一片红叶,都在诉说着古村的过去;这里的每一座老宅,都在见证着村落的新生。而那漫山的红叶,将年复一年,为这座古村落披上很美的盛装。

禹州市天垌村:红叶深处有人家。位于禹州西部的天垌村地处山区,西与汝州接壤,南与郏县相邻,近年来以漫山遍野的红叶而声名鹊起。山村、老宅、古树、石屋,还有淳朴的村民,让这个深藏山林的村庄顺利入选“传统村落”名录。

  深秋至初冬是天垌村很美的时候,小山村如同精心烹制了一场色彩盛宴,黄栌、枫树、乌桕……数十种树木竞相挥洒“颜料”,从山脚到山顶,由橙黄至绛紫,层层晕染。阳光穿过叶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叶铺就的小径踩上去沙沙作响。游客沿着蜿蜒的山路漫步,镜头追逐着每一片逆光下半透明的红叶,也记录下石屋老宅前悬挂的辣椒串、玉米垛,那是山村朴素的装饰艺术。

  禹州市天垌村地处伏牛山系余脉,有1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面积近6平方公里。村内有高山,形似磨盘,名曰“磨盘山”;崖高有洞,洞接有天,名曰“天垌”。岭有四道,夹连三沟,沟岭之间,有溪蜿蜒,村落依山而建,村民傍山而居。

  行走在天垌村,偶尔能遇见提着竹篮的老人,篮子里装着刚采的山楂、柿子。老人笑着与游客打招呼,那淳朴的笑容和山间的红叶一样温暖。远处的磨盘山巅,几位摄影爱好者正举着相机,试图将“红叶满坡、石屋错落、溪水潺潺”的美景永远定格。

  在天垌村,历史不是教科书上的文字,而是可触可感的现实。天垌村的建筑多位于三条自然形成的河道两侧,呈带状分布,整个村落仿佛“世外桃源”。村落建筑材料以本地烧制的青砖、石材、夯土、木材为主,建筑格局多样。在建筑特点上,综合了北方四合院的建筑风格,色调古朴,庄重大气;在结构上,以青砖灰瓦、石砌墙体、靠山窑洞为主。其中院落正房多为窑洞建筑,这种建筑类型优点众多,取之自然,融于自然,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完美表现。汪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及张家老宅等古建筑群,如同一座座活态的民居博物馆,默默诉说着家族的兴衰与时代的变迁。

  汪家大院位于天垌村东北部,为山东威海籍武人汪运昌所建。推开汪家大院厚重的木门,时光仿佛倒流百年。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虽经风雨剥蚀,依然可见当年的匠心。庭院两旁苍榆相拥,背靠青山,前观山川。主人汪运昌,精通武艺,崇尚武学。据传,乾隆年间,他受人迫害逃至鸠山,修建了汪家大院,惩恶扬善,保一方平安,为后人所赞。汪家大院被定为禹州西部神垕、鸠山旅游开发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按照“修旧如旧、保留特色”的规划设计,依托当地丰富的古民居、古树群资源,被着力打造成了集体验、休闲、科普为一体的旅游品牌目的地。

  王家大院位于天垌村王家门自然村,始建于清代,为传统四合院,院落格局保存完整。天垌村窑洞民居集中的地方就是郝家门自然村,村内分布有十几孔窑洞,修建于清代,为传统的窑院结合院落模式。

  除了古宅外,禹州市天垌村还有千年古槐树10棵、千年橿树20棵,以及众多500年以上的花榆树、皂角树、栗树、流苏树等。天垌村是观赏红叶的绝佳去处,红叶面积大、原生态、易接近。深秋至初冬时节,层林尽染,令游客流连忘返。

  立冬过后,寒意更浓,通往天垌村的山路上,悬挂郑州、许昌、洛阳等地牌照的私家车川流不息。游客沿着步道登山赏红叶,在老宅前拍照打卡,在农家乐里品尝山野菜。他们的手机相册里,有红叶满坡的全景,有石屋黛瓦的特写,还有孩子在古树下玩耍的笑脸。这些照片,成了天垌村很美的“宣传册”。

  天垌的美,是山水的馈赠,也是文化的沉淀。这里的每一片红叶,都在诉说着古村的过去;这里的每一座老宅,都在见证着村落的新生。而那漫山的红叶,将年复一年,为这座古村落披上很美的盛装。


打赏
 
关键词: 禹州市天垌村
 
[ 黄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黄页资讯
点击排行